出處 : 中央氣象局數位科普網-旋轉的氣流-颱風
颱風是誕生在熱帶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洋面上的一種猛烈的空氣旋渦。這些地區緯度較低,幾乎整年都有強烈的日照,尤其在夏季,海水溫度較高,蒸發旺盛,當海上的熱空氣大規模上升的時候,四周較冷的空氣就會快速流過來補充,同時受地球自轉的影響,氣流發生偏轉,結果就在海面上形成一個中心氣壓很低、逆時針方向轉動的巨大空氣旋渦,叫做「熱帶性低氣壓」。隨著熱帶性低氣壓越強,四周空氣也加快向漩渦中心流動,流入愈快時,其風速就愈大,當地面最大風速到達或超過每小時62公里或每秒17.2公尺時,我們就稱它為颱風。颱風的強度可以依照風速來區分為輕度颱風、中度颱風以及強烈颱風三種。

颱風生成基本條件
- 廣大的海面海水面溫度在27°C或以上,如此始有足夠的水汽,藉蒸發進入空氣,將蒸發潛熱帶進空氣。
- 距赤道南北5個緯度以上,如此始有足夠的偏向力(科氏力)使氣壓梯度力增大到能發生達到颱風強度的風速(每小時34浬或每秒17.2公尺)。
- 先有低壓擾動,因為颱風是由熱帶性低壓增強而成。
低壓區的低層輻合要配合高層輻散外流,且高層外流的量要比低層內流到低壓環流內的量多一些,但不能 太多,因此地面氣壓始可不斷降低,而使風速不斷增強,即要有像煙囪一般的煙囪效應,將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集中在小範圍內,作為發展颱風之需。(參考來源:財團法人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