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3年,英國何華特(Luke Howard)的分類系統被世界氣象組織(WMO)所採用並於1956年印成《國際雲圖》(International Cloud Atlas),以供世界各國觀測雲之標準。依 WMO《國際雲圖》,雲分為十屬(genera)(或稱雲屬),屬之下又分 為:類(species)、變型(varieties)、副型及附屬雲(supplementary features and accessory clouds)、母雲(mother cloud)等。雲之十屬為:卷雲、 卷積雲、卷層雲、高積雲、高層雲、雨層雲、層雲、層積雲、積雲、 積雨雲(十雲屬之照片如封底附圖)。另外一種雲之分類,係按照 雲的一般高度予以分類,共分為四族(families),即低雲族、中雲族、 高雲族及直展雲族。

(a) 高雲族: 形成於6000m至18000m高空,對流層較冷的部份。分三屬,都是捲雲類
的。在這高度的水都會凝固結晶,所以這族的雲都是由冰晶體所組成的。高雲一般
呈纖維狀,薄薄的並多數會透明。
(b)中雲族: 於2500m至6000m的高空形成。它們是由過度冷凍的小水點組成。
(c)低雲族: 在2500m以下的大氣中形成。當中包括濃密灰暗的層雲、層積雲(不連續
的層雲)。
(d)直展雲族: 由積雲發展而來,伴隨雷暴與陣雨,雲體高聳,頂部常呈花菜狀或砧狀,
雲底陰暗,有非常強的上升氣流,帶有大量的降雨和雷暴的積雨雲就可以從接近地面
的高度開始,然後一直發展到13000m的高空。在積雨雲的底部,當下降中較冷的空
氣與上升中較暖的空氣相遇就會形成像一個個小袋的乳狀雲。薄薄的幞狀雲則會在積
雨雲膨脹時於其頂部形成。(由底部判斷形成或消逝)

雲狀分類:十雲屬除了高度有別外,雲的形狀也各有不同,可歸類為三種主要的雲狀。
(1)積狀雲:一朵一朵高低起伏的雲,代表對流較為旺盛。
(2)層狀雲:成層較為平坦的雲,通常較弱的對流所造成的。
(3)捲狀雲:一絲絲輕薄的雲,由冰晶組成的特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