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判讀與方位定向- 等高線的認識】

文章出處 : 地圖判讀與方位定向/呂木貴、地圖判讀要領

  1. 等高線的原理
    等高線係以平均海水面為零公尺起算,將地面上每隔一定高,且相等高度之
    各點連成曲線,而後投影於基準面上,用以顯示地面之高低起伏狀態。

2.等高線的特性

  • 同一條等高線上各個點,高度必定相同。
  • 每一條等高線都是封閉曲線。
  • 除懸崖峭壁外,等高線決不相交或相切。
  • 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圖計曲線為50公尺、首曲線為10公尺、助曲線為5公尺
  • 五萬分之一地圖計曲線為100公尺,首曲線為20公尺、助曲線為10公尺
  • 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間隔越大,地形越平緩。

3. 等高線的種類

(1) 首曲線:依規定的等距離,以纖細之實線描繪者稱之。
(2) 計曲線:依照五倍首曲線之距離(也就是自平均海水面起算,每五根首曲線中之第五根)用較粗的實線描繪之,並註明標高,便於讀算出各曲線之高度。

(3) 間曲線:當地形平坦時,首曲線無法表達真實之地形時,於是在兩條首曲線之中間加一纖細之長虛線,用之顯示局部地面之形態,間曲線無連貫性,亦無須閉合,視需要而加繪之。
(4) 助曲線:當間曲線仍不能顯示真實地形時,則在首曲線與間曲線之間加繪一纖細短虛線,是為助曲線。助曲線如間曲線般,無連續性,不需閉合,僅用於局部地區。

4.判讀的要領
(1)首先找出山頂或三角點或有標高之獨立點。
(2)以山頂為中心,向四週找出伸延的稜線,並分出主稜、支稜、鞍部。
(3)依稜線的分岐找出山谷,找出水系並追溯其源頭。
(4)依等高線的疏密程度,推測出坡度。
(5)注意地形的變化,以免誤判而誤入斷崖、岩壁等必須繞路的地方。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