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微創復脊 花蓮慈濟醫院脊椎微創手術【人醫心傳第193期 – 封面故事】
事件
二○一九年春天,一位來自上海的陶姓青年,與朋友結伴到花蓮旅遊。自號稱臺灣最高海拔六百八十公尺山坡的飛行傘基地出發,正藉著飛行傘翱翔空中,一覽花東縱谷美景,將蔚藍大海與群山盡收眼底的當下,卻與飛行傘教練在距離地面三十公尺高的位置直接墜落到一處檳榔園。
原本打算與友人一起體驗高空休閒活動的美好旅程,沒想到卻意外的從高空墜落,意識清楚的陶姓青年,四肢當場無法動彈。這場意外發生在上午八點半左右,直喊腰痛,先被送到當地的區域醫院急診室做一些處置後,下午再被轉診到花蓮慈濟醫院,先由急診室主治醫師陳煌濱為他作腦部電腦斷層檢查,同時會診脊椎神經外科主任洪祥益。
緊急處置–脊椎意外受傷 先勿直接移動
洪祥益提醒,像陶先生和小瑞因意外造成脊椎受傷的病人,若不確定狀況就移動,反而會造成更嚴重的二次傷害。脊椎損傷的原因大多是車禍或者從高處墜落,意外發生後的第一時間不是移動傷患,而是要為傷患建造出安全的環境;再來就是確認傷患的意識及呼吸狀況,萬一有嘔吐症狀,可以讓傷患側躺;同時要立即撥打119 叫救護車。
醫療
洪祥益醫師趕到醫院後,立即再為病人安排脊椎的磁振造影(MRI) 檢查,發現他的腰椎第一節、頸椎第四節為爆裂性骨折,又以腰椎較為嚴重。所以洪醫師在病人受傷的腰椎部位做了「微創固定融合手術」,手術後第二天,陶先生穿上背架就能坐起,還可以下床走動,整個復原狀況良好。
為陶先生做的「微創固定融合手術」傷口很小,約一公分大,不只感染率較低、出血量少、對脊椎肌肉筋膜的損傷小,也因此大大縮短復原的時間,洪祥益主任說,這也是陶先生可以很快的坐起、站起,練習走路的主要因素。
術後復健
除了在術後初期保持傷口乾燥之外,術後三個月內應避免彎腰、扭腰的動作,以免造成固定在腰椎的釘子鬆脫;平躺時可以做一些如抬腳的核心肌群訓練動作;下床時,可以快走訓練背部的肌肉,避免肌肉萎縮。只要按照醫囑,一個月後,陶先生就能在無背架的輔助下,正常行走;三個月後,脫下頸圈,就能進一步以游泳來復健。